于志斌 | 一种令人着迷的植物文化景观
文 | 于志斌
在崇信龙的我国,汉语言文字对龙的表达丰富多彩,浏览古今图书文章,龙无处不在。龙在祖祖辈辈的命名活动中,不仅活跃于人名,还显现于物名及其花木名中。花木,泛指花草树木。我国古代对花木的命名,承载了人们的无限情思,传递了花木本身的特性衍生出的特殊意思。花木名中有“龙”,自然是植物文化的属性使然。
喜欢歌咏花木的前辈很多,相关的创作活动是律动和涌流不息的文化血脉。歌咏花木的诗词被统称为咏花诗,古今作品几乎海量。咏花诗从一草一木中感物喻志、表达情意,从而构成一种植物文化景观。
我阅读前人咏花诗时,已见歌咏盘龙草、龙骨树、龙泉草、龙柏、龙爪柏、龙眼、龙脑菊、黄龙菜、龙须草、龙爪花、龙女花、龙船花、龙头桧、龙爪槐、龙槐、游龙、九龙树诸作。回顾自己的咏花花习作,竟也涉猎了名中有“龙”的龙花龙木龙草。甲辰宜说龙,我就说一说这类诗歌吧。
一、梅龙和游龙
在距今约千年的时候,蜀地的两株梅树深受人们的喜爱,文人乐而大赏,兴而咏之。陆游在蜀,在好几年间常去赏梅。从陆游所作《故蜀别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,梅至多,有两大树夭矫若龙,相传谓之梅龙。予初至蜀,尝为作诗,自此岁常访之,今复赋一首。丁酉十一月也》可知,在成都西南有一爿梅林,其中两株大梅树长得木枝屈曲,像龙一样,有屈伸貌、纵恣貌,故被人们称为“梅龙”。
陆游不止一次歌咏梅龙,迭出佳构,这首诗也写得好,很可能是其梅龙诸诗的压卷之作,遂照录在此:“昔年曾赋西郊梅,茫茫去日如飞埃。即今衰病百事懒,陈迹未忘犹一来。蜀王故苑犁已遍,散落尚有千雪堆。珠楼玉殿一梦破,烟芜牧笛遗民哀。两龙卧稳不飞去,鳞甲脱落生莓苔。精神每遇雪月见,气力苦战冰霜开。羁臣放士耿独立,淑姬静女知谁媒。摧伤虽多意愈厉,直与天地争春回。苍然老气压桃杏,笑我白发心尚孩。微风故为作妩媚,一片吹入黄金罍。”梅龙虽然鳞甲脱落,满身莓苔,却是稳卧在此,更能在落雪时节精神抖擞,梅花便是在与冰雪霜冻相酬相抗中盛开。陆游写梅,自然还是在自明心志,看他信马由缰写来,似乎很快就把开头的“衰病百事懒”抛在了十万八千里之外。
南宋蜀地的两株梅桩,形貌有龙形龙风,大众称之为“梅龙”,并且传扬开来,被陆游与诗一并记录在案。陆氏梅龙系列之作自然是名中有“龙”的花木之珍贵史料。清朝人王拯也有“游龙”之词,其《水龙吟·行馆游龙两株,秋来作花,楚楚可怜,为拈此调》,却是没有交代“游龙”之名何来的。我初读题引就啧啧称奇,心想“怎么这也是两株”,颇以为游龙就是某种开花的树吧。试想长在行馆的两株游龙,应该是被诗人留意好一阵子了,直至秋天开了红花,他才诗兴大发,填词咏之。这种花卉若不是高个儿的乔木,最起码也得是灌木才行,这样才会让人注目和在意并能记于心呀。当树儿开花了,这位诗人见了后,可能会触景生情,觉得花儿“楚楚可怜”,于是一起笔就是“问花何事伤心,怨红迸落珍珠泪……”我读了全词,沉潜于字里行间,一方面被萧索感伤的情绪所感染,一方面也对游龙是何种植物有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。
我很快了解到这个植物被叫作“游龙”,也由来已久。《诗经·郑风·山有扶苏》有“山有桥松,隰有游龙,不见子充,乃见狡童”。前人对“游龙”有红草、龙草、荇草等训解,迨及今日,游龙、红草等俱为红蓼的别名。红蓼是蓼科蓼属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,生长迅速,株高竟可达到两米。古代诗人对红蓼的关注度很高。在白居易、元稹、杜牡、李商隐、王禹偁、林逋、晏殊、欧阳修、司马光、黄庭坚、洪适、陆游、范成大、杨万里、张孝祥等唐宋名家的笔下,红蓼频频出现了。红蓼在诗词中是表示季节的转换,还是强调心情的变化,抑或是彰显生命的秋色……有兴趣的人还是去读读相关的原作吧。
二、盘龙草和九龙树
清初学者赵翼对盘龙草观察细致,为之写了一首情趣盎然的诗歌。这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则小品,其曰:“盘龙草,蔓生,叶细如针,花亦如粟粒,深红色。奴辈初扎小屏,使盘旋其间,已而蔓愈长;再作七层塔以引之,而势犹未已。走笔戏赋,戊辰。”小品般的诗题诱惑我赏读了全诗,感知大意:盘龙草是由南朝猛将周盘龙的“毅魄”所化,在露华无声的时节,它生长出茎蔓,伸向蓝天,似乎就在油灯“半灭睫未交”时,已长达一尺了,生长十分迅速。把小小的锦绣屏风安置在盘龙草旁,引导它的茎蔓缠绕屏上。小屏的空间很快满足不了茎蔓的生长,又在屏旁安置了“七层塔”,引导盘龙草往塔上发展。看它“势犹未已”的样子,想来一旦让它卯足劲恣意地向上飞长,必定可以悬垂出千丈长发。万物历来是各有其傲性的,他们无论是贵是贱,也总有功名之心。可笑自己写出了这种劣诗,还敝帚自珍般视若千金。
此诗开门见山的拟人化,在描写花木快速生长时用四两拨千斤之笔法,从物理到人性以及个人的剖示等,都让人欢喜。作者赵翼在盘龙草生长过程中,以屏以塔引草之蔓茎缠绕生长的举措,是极富情趣和令人向往的人文生活,则更加令人羡慕和佩服。
盘龙草能在屏上塔上持续生长,如龙一般盘旋向上,若欲腾飞,我因而对盘龙草是何科何属植物、还有哪些可以说道的资讯,起了好奇心。经过检索获知:兰科绶草属的绶草有若干别名,其一是“盘龙草”。不过我亲见绶草于贵州毕节韭菜坪附近的坡地,还拍摄了照片,可知诗人所写盘龙草绝不是绶草。
与盘龙草不同,九龙树是一棵柳树,以树形宛如九龙而得名,生长在新疆哈密沙枣泉附近,为很多人亲眼所见,并有传世诗作,如清朝人杨泉山、萧雄等,皆有《九龙树》诗。这棵柳树种植于何时、何人所种等,不见记录,在杨、萧二人看时,它已经繁衍成“华盖浓遮日,虬枝老耐寒。风梳鳞甲竦,泉溜淖泥蟠。细摹连理曲,一折一龙盘”(杨诗),“雄藩古干绕池围,乔娇犹龙世所稀”(萧诗)。在造物主的化育和庇护下,九龙树在时间的长河里自由徜徉,枝繁叶茂,其主干和枝干雄健、挺拔、盘屈,像九条龙正以不同神情邀宠于造物主,在接受着原住民的顶礼膜拜和祷祝,以及目睹着形形色色、参差不齐的游人之种种表现。
九龙树及其所在地已经由树名发展成景点名、地名,吸引游人的“打卡点”,这棵古树存在着被人过度打扰之后病了、蔫了、枯了、没了的极大风险。我祈祝九龙树等天下古树名木长得大自在,生生不息。
三、奔龙、喷火龙、龙吐珠、龙牙草等
我近些年一方面拍摄花草树藤竹之属,一方面学习写作咏花诗。截至目前,我已歌咏了龙爪槐、龙须石蒜、假龙头花、醉龙吊灯花、喷火龙、龙珠果、白花龙、龙舌草、龙胆草、龙面花、龙牙花、飞龙掌血、龙吐珠、香龙血树、火龙果、五爪金龙、龙牙草、龙须藤、龙葵、龙眼花、奔龙、龙舌兰等名中有“龙”的花木。
每每看到汉语命名中把龙的头、眼、舌、牙、胆、面、爪、尾、须等用到了花木上,好似把龙肢解了,不禁好笑。不过依照前人说“龙是鳞类和虫类的老大,生就了骆驼头、鹿角、兔眼、牛耳、蛇项、蜃腹、鲤鱼鳞、鹰爪、虎掌。龙背上共有八十一鳞,具有九九阳数。龙嘴边生须髯、颔下有明珠、喉下长逆鳞,发声如戛铜盘”(见《本草纲目·翼》),也就知道了花木的这种命名原是有本的。
我在咏花诗中也会拿龙牙、龙舌、龙须等做文章,“龙牙何所指,劲草自成章;噬灭人间苦,云开遍地芳”(《龙牙草》)、“舌能度与池中草,任尔夭乔漾碧波”(《龙舌草》)、“叶茎散作青绮样,蕊吐金须气自冲”(《龙须石蒜》)、“千通万变有神龙,化作芳菲焕新容”(《龙面花》)。诗能抒情、摹景、寓理,龙仗假托、臆说、夸张,亦复如是。
一些原生地在异国的花木,尽管它的形貌跟龙或龙的部分丝毫不像,其中文名竟也有龙。2018年3月,我在南非开普敦遇见一丛簇花卉,经有关软件鉴识和比对,确定此花名叫“奔龙”。这是一种小型的多肉植物,看不出它有龙的形貌,当然更没有龙的气势了,不知因何得了奔龙之名?在我笔下,它只是美丽的小花:“日照红花艳,蜂来作舞台,含情黄蕊笑,绿叶竞屏开。”
在中西方的神话和传说中,龙既可以布云行雨,还可吐珠喷火,自然在含有“龙”的花木名中就相伴出现了云、火、珠之类,例如桑科大麻属的云龙,大戟科大戟属的喷火龙,马鞭草科大青属的龙吐珠。在我看去,喷火龙是“大戟科中藏独特,如龙孔武挺强躯,刺芒逼露花如火,赤热光华煮一壶”(《喷火龙》);而龙吐珠的开花结果,人们“探骊不必访渊泉,血色玲珑逐梦圆;剪取一枝种在屋,年年贶我珍珠船”(《龙吐珠》)。
有龙在焉堪品赏。在阅读古人咏花诗时,遇见带“龙”的花木名,我会发生探索的兴趣,从而发现有的名从古沿用至今,有的名已经不为人知,或者其使用率很低。以往的存在虽然抹杀不掉,却容易令人迷感。比如同见于古典文献、却出于不同人笔下的龙柏与龙爪柏、龙槐与龙爪槐,两柏和两槐分别说的是同一种树,还是不同的树呢?正可谓“名龙植物自流芬,景色绵绵堪送君,探取谜中奇与趣,千姿百态起纷纷”。我国植物文化有林林总总的谜,解与不解都是令人着迷的。
这是六根推送的第3335篇文章